图片来源:pixabay撰文|索加特·博拉赫(Saugat ...
1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揭晓了“谜底”,并建立了植物特异识别共生与病原微生物的分子信号研究框架。
因为看到这两个小孩十分害怕,当地的村民们赶紧拿出了吃的喝的,慢慢的接近他们,最终这两个小孩选择留在村里生活,慢慢的也学着跟人交流。可惜的是,两个孩子的体质都非常的弱,小男孩没过多久就死了,另外那个小女孩活了五年左右的时间也病死了。村民们称,女孩曾说过 ...
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项政策文件中的“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组技术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推动人类实现从“认识生命”到“设计生命”的跨越。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中最大的属,也是为数不多的在亚高山到高山过渡带的植物群落中占主导地位的木本开花物种之一,分布范围从海拔300米至5400米,为探索高山木本植物演化和适应背后的机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然而高海拔物种的遗传资源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地球上复杂生命到底是如何进化的? 在以前,其实生物学家普遍认为,生命从简单到复杂是理所当然,是必然发生的,但实际上,地球生命经历了非常漫长的简单生命阶段——大约占了地球年龄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简单生 ...
近期,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康向阳教授团队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对杨树叶片叶绿素合成机制的深入探索。该团队的研究成果题为《CCT39转录因子促进杨树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CCT39在杨树中的作用,还为提升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成分,其 ...
1月15日消息,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居民,一般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 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刘高强团队联合江南大学教授刘立明团队成功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人工光合系统(人工叶绿体)。这是科学家首次在非光合微生物体内构建全新的人工光合系统。 那么 ...
潇湘晨报 on MSN2 天
潇湘晨报 的报道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发现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亚洲产崖豆藤属划分为3个属,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上。崖豆藤属隶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核心崖豆藤族。该属是一个分类复杂的大属,全世界约有150种, ...
本校有幸获得校友捐赠一台大型水耕种植台,能够一次性栽种600株植物。基于此,学校决定分阶段推行水耕种植课程,让全校学生亲自参与种植,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最终将蔬菜收获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这一过程旨在让同学们体会食物得来不易,从而增强珍惜食物、减少 ...
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在大肠杆菌里设计了类似小程序的能量适配器,让该光合系统能被编程为3种模式,使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等一碳底物合成丙酮、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3种产品,并实现产品生产的负碳足迹。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